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內容提要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要求我們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貫徹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新時代新征程,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嚴峻復雜的風險挑戰(zhàn),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前進道路上,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jiān)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對于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嶄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深刻把握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
一百多年來,為什么人民群眾始終擁護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
確立和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揭示了無產階級運動與以往一切運動的區(qū)別:“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944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為悼念張思德烈士而作的《為人民服務》演講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蔽覀凕h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遵循的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建黨原則。黨章開宗明義宣告:“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規(guī)定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lián)系”。中國共產黨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
我們黨來自于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新時代新征程,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嚴峻復雜的風險挑戰(zhàn),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因而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堅持人民至上,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要求堅持人民至上,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yè)推向前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站在人民立場思考問題,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其在實踐中的成效如何,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
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須落實到行動上。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決策、沉著應對,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者,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tǒng)籌經濟發(fā)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這是對我們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生動詮釋。
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因為我們黨堅信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有了人民群眾這個力量源泉、這個“銅墻鐵壁”,我們黨就擁有了愈戰(zhàn)愈勇、戰(zhàn)勝一切風險挑戰(zhàn)的強大底氣。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必須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放手支持人民群眾大膽實踐、大膽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及時發(fā)現(xiàn)、總結和推廣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成功經驗;必須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系,自覺拜人民為師,“共產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領導干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真正同人民結合起來”,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貫徹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到實處,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lián)系群眾?!薄盁o論作決策還是抓工作、促落實,都要體現(xiàn)宗旨意識、人民立場,都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決定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根本途徑和重要方法。不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把群眾路線貫徹到黨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植根于全黨同志思想之中、落實到每個黨員行動上,下最大決心、最大氣力解決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確保我們黨永遠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筑牢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人民根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zhí)政的最牢固根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做得怎么樣,最終體現(xiàn)在“人心向背”這個關乎黨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百年歷程中帶領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始終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歸根結底是因為贏得了民心。一些政黨之所以丟失政權、分崩離析,歸根結底是因為失去了民心。得民心是我們黨由弱到強、長盛不衰、克敵制勝的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之以恒正風肅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使我們黨進一步贏得了人民的信賴,黨心民心更加凝聚,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更加緊密,黨的執(zhí)政根基更加堅實。
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在收入分配、就業(yè)、教育、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取得新成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千年期盼,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奠定了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敝袊厣鐣髁x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著力提升發(fā)展質量和效益,在更高水平上增進人民福祉,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我們要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前進道路上,全黨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時刻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聚合起14億多中國人民的磅礴之力,眾志成城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ㄗ髡邽橹醒朦h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10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